花落花开无间断,春来春去不相关苏轼(花开花落,春来春去)
花开花落,春来春去
节令与变幻
苏轼的《赤壁赋》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:“桂林岭南多仙掌,千岩万壑路不拾。”这里描绘的是南方的山水景色,而其中的“仙掌” 指的是椰子树。在《黄州梦溪杂记》中,苏轼写到:“正月一日,卜甲戌,快豆、粢饭、水菜进至,日用不辍,至八日,乃得一句‘春来江水绿如蓝’,三日内不成文,至十一日得之。”这里的“春来” 与“粢饭、水菜”“江水绿如蓝” 成为了一个节令,它们的关系和变幻,在苏轼的笔下勾画得生动而丰富。人生与次第
苏轼的这句话,除了描绘大自然的变化,还有人生的道理。他在《夜泊牛渚怀古》中写道: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”与“花开花落” 这个自然规律相呼应。我们都是处于逆境之中的行人,要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幻。在《水调歌头》中,苏轼写到:“不信妾能骑马,但凭姐向后看,霓裳羽衣何短?曲肱雕文应共谁饮。”他在这里描述了一场牛车水的场景,人们在鸣笛、拍马等喧嚣中相向而行,得出了漂亮的丝竹鼓舞。执念与渴望
苏轼虽然是文人,但却有着强烈的执念和渴望。在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,他写道:“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视昔日、山中乐、今光景、独悔早、知因何、不见长江献。”这里描写的是他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,把“花开花落” 这个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。苏轼还在《前赤壁赋》中写道:“丈夫事有尚,往往立功名。”他是一个有着执念和渴望的人,追求事业和理想,希望让自己的名字永世传扬。 花开花落,春来春去,代表着天道轮回、自然变幻。苏轼在这句话中,融合了大自然和人类生命的对比,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观点和情感。无论是节令与变幻、人生与次第,还是执念与渴望,苏轼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“花开花落,春来春去”这个话题,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。
全部评论(0)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